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动态

学校“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团开展暑期“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26浏览次数:36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暑假期间,开云·app(中国)官方网站“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团赴五河县相关民族乡村开展以“石榴籽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此次活动由校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组织实施,校党委统战部全程参与指导,多名专业老师联合带队。实践活动得到五河县政协、统战部、民族宗教事务局等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五河县融媒体中心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在三天活动时间里,宣讲团走进民族村开展现场理论宣讲、发放“民族团结一家亲”理论宣传材料、进行走访调研和座谈交流,并在驻地开展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基层实践情况、基层民族团结的文化共同体建设情况、民族团结的经济共同体建设情况、民族聚集区日常生活状况等。

理论学习有章法 基层宣讲有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为进一步增进团队成员对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理解,更好开展实践活动,宣讲团专门安排了一场专题理论学习,学校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孙涛老师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孙涛结合当天上午在民族村走访实际情况,向队员们阐释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团结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他结合开云·app(中国)官方网站民族团结工作实际,向大家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推动民族团结工作实践中的重要指导作用。专题理论学习为第二日下午的临北村的理论教学宣讲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临北村党群服务中心,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2级硕士研究生李梦洁同学以“和谐为本,建设现代美好家庭”为主题,将当日上午在临北村社会实践中获得的鲜活素材融入下午的理论宣讲中。她以临北乡夏玉桥老师的先进事迹为例,从家风家训的意义、家风家训的传承、家风家训的培养三个部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家风家训的化育功能和时代价值。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3级研究生闫文慧同学以“回汉民族一家亲,团结谱写新篇章”为主题,带领村民重温革命年代、抗战时代和新时代回汉民族一家亲的感人故事,向村民阐释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共同创造新中国的磅礴力量,以及新时代各族人民共克时艰、共建美好家园的壮丽篇章。两位同学的主题宣讲由家到国,由小见大,由身边榜样到团结共创,既有鲜活的故事又有深刻的道理,生动展示了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理念。

本次理论宣讲既有现场教学式专题宣讲,又有走访调研式宣讲,既有宣传册文字宣讲、又有问卷式问答宣讲,既注重理论学习,又结合调研鲜活素材,宣讲方式新颖有效,受到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

回汉民族一家亲 共建生活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在新集镇大方村、赤龙村和临北回族乡临北村,村两委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了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实践情况和民族聚集区日常生活状况。

大方村村两委负责人介绍了围绕大方清真寺开展的各项村民文化活动和回汉民族一家亲民族生活共同体建设情况。五河县伊斯兰教协会负责人谈到,协会积极组织全县各回民乡清真寺,充分开展“互嵌式”“融入式”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各清真寺在满足流动回民日常宗教活动的重要功能,引导伊斯兰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学们结合大方村的介绍,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重要指示思考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民族融合共同体的具体路径。

引领产业发展有特色 共建经济发展共同体


在赤龙村和临北村,团队成员走进阿訇和村民家中,走访调研村特色产业和返乡农民创业园,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赤龙村和临北村相关负责人以赤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务本源民族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以及临北农民工创业园为例,介绍了民族特色养殖产业和绿色农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临北村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临北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该村在“走出去”和“请进来”两个方向发力,在积极推动临北烫羊产业走向全国的过程中,创造条件吸引包括返乡农民工在内的外地企业入驻临北。通过实地调研,同学们了解到民族乡、村党组织立足本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本地村民就业,促进集体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在打造民族经济共同体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牢记民族团结宣传新要求 打造民族文化共同体

宣讲团还参观了各民族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村文化活动场所。在临北回族乡文化服务中心,宣讲团重点调研了“籽籽同心活动室”,宣讲团就如何在“籽籽同心团团同行”“民族故事我来讲”等已有成果基础上,就进一步打造当地特色品牌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宣讲团和乡、村两级负责人还就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民族乡镇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在承担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民族特色文娱活动、搜集与整理民间文化遗产、打造基层民族文化共同体等职能方面展开交流讨论,对团队成员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在五河县文化馆,文化馆馆长尚伶俐向宣讲团详细介绍了五河县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情况,带领同学们体验部分文化品牌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青文老师从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角度,结合馆内展品,为同学们上了一堂鲜活的“场馆思政课”。她表示,五河县很多非遗项目既具有淮河文化的地域特色,又具有回汉民族融合特色,已经成为回汉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这也正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包容性的具体体现,希望同学们认识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多元一体的文明生成中铸就文化自信的根脉。

宣讲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大思政课”实践调研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活化理论、感受实践,付出汗水、增长才干的大舞台。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青春力量,手牵手浇灌民族团结幸福花,同心共筑中国梦。

开云·app(中国)官方网站“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团成立于2014年,10年来宣讲团走遍江淮大地,用理论宣讲、走访调研、志愿服务、参观交流等方式,为安财学子构筑起课堂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大思政课”实践活动等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

(撰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雷乐街 徐伟;摄影:艺术学院 刘蒙蒙;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斌)


返回原图
/